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分数线已经公布,贵州民族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执行国家B类分数线,按照物理学一级学科大类招生,我院接受考生调剂,具体条件如下:
(一)考生的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专业应相同或相近,初试科目也应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
(二)对所有申请调剂的考生,根据以下情况依次接收调剂申请,按照考生初试成绩总分从高分至低分依次择优确定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
1.对申请同一招生单位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招生单位应当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确定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
2.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与申请调入专业相同,且初试科目与我校招生章程公布的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
3.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与申请调入专业相同,且初试科目与我校招生章程公布科目相近的。
4.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与申请调入专业相近的。
(三)我院不接收分数低于国家复试分数线的调剂考生,调剂考生不能享受少数民族照顾分数线,跨学科门类调剂应上本学科复试分数线及调入学科复试分数线。
(四)参加调剂的考生必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调剂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并按照相关提示填写调剂志愿。
(五)不接收单独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
欢迎符合调剂要求的考生选择到我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B类考生)
一级学科/专业领域 |
总分 |
单科(满分=100分) |
单科(满分>100分) |
拟调剂人数 |
0702物理学 |
278 |
37 |
56 |
待定 |
注:
1.最终调剂人数以学校下达招生人数为准;
2.我院只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
3.请在研究生招生调剂系统(https://yz.chsi.com.cn/)开通后即填报调剂信息,系统关闭后将不再接受调剂。由于今年疫情原因,调剂可能会与以往有所不同,请各考生即时关注我校发布的招生信息。
目前调剂尚未开始,具体开始时间及调剂政策以国家教育部公布的为准!
调剂方案最终以贵州民族大学发布的信息为准!
未尽事宜,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并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准!
有关调剂报考的具体问题,可详询我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联系人:普老师(邮箱:putianyao@163.com)
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生招生信息:http://yjsy.gzmu.edu.cn/bmgk1/xxgk1.htm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简介
贵州民族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是2016年9月学校对原来的理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的部分专业整合后成立的。现有“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 和“机械电子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和一级学科“物理学”硕士点。2014年,物理学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5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6年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为测控技术与仪器)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6年,二级学科计算物理学(一级学科:数学)开始招收研究生,2019年,一级学科物理学开始招收研究生。有在校本科生1241名,硕士研究生10名。
我院现有教职员工6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2人,讲师19人,实验师1人,助教2人,其中博士29人,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带头人1人,教学骨干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60.6%,博士比例占43.9%。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实验室”、“光电信息分析与处理实验室”、“贵州省优势生物质材料(木、竹、茶等)的开发与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和“贵州省绿色节能材料特色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创新群体重大研究项目“分子到夸克微观物理粒子若干性质及分子模拟应用研究”、“纳米光子学与创新电子设计研究”和“有源声表面波器件研究开发创新群体”3个,省级创新创业中心“贵州省机器智能系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电子制作学生开放实验室1个、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1个、机械电子工程实验中心1个、光电信息技术实验中心1个,专用图书资料室1个,资产总计3000多万元。
学院拥有4个校级重点学科(物理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校级科研人才团队(应用物理学科研人才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1门校级精品课程(单片机与接口技术)。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部级以上高层次研究项目6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逾百篇,其中70多篇被SCI和EI收录。学院注重学术交流,聘请了中科院院士李家明、长江学者孟杰等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和候鸟型人才,聘请黄铁军、孙惠方、陈熙霖、王国中、李厚强等为客座教授。与美国斯坦福大学顶级物理学家Brodsky教授和重庆大学吴兴刚教授(杰青)等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交流。
物理学学科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科团队,其中,教授10人,正高级研究员1人,副教授18人,博士26人,硕士生导师25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普通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本学科承担了一批高层次的研究项目。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省、市级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500多万元。同时,本学科在国际物理主流SCI一区、二区杂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在物理学顶级期刊ROPP(影响因子12.933)、JACS (影响因子13.038)和PRL(影响因子8.462)上发表论文各1篇。